護士長都在學習的院感知識!
手術室的布局要求
1、手術室布局合理,符合功能流程和潔污分開的要求:分為污染區(qū)、清潔區(qū)、無菌區(qū),區(qū)域間標志明確。
2、手術室設儲物室,洗手室,緩沖間,潔凈手術室,標準潔凈手術室和特別潔凈手術室。
3、天花板、墻壁、地面無裂縫,表面光滑,有良好的排水系統(tǒng),便于清洗和消毒。
4、每臺手術結束后,應及時清理室間污物、敷料及雜物,地面及物品應采用濕式清潔。
病人消毒隔離管理
1、進入手術間的病人,需戴帽子及更換干凈病人衣服,用交換車床送入手術間。
2、病人不帶任何物品進入手術室。
3、有傳染病的患者,按感染性或特殊感染性手術做好消毒隔離工作。
無菌物品管理
1、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必須分開放置,嚴防混淆。
2、無菌敷料及無菌器械包,均有專人負責,保持柜廚清潔、干燥。
3、滅菌后物品應存放于無菌物品存放室的專用柜內(nèi)(離地面20cm、距天花板50cm、離墻5cm以上),無菌包注明滅菌日期,并按日期先后順序排列,先滅菌的先用,日期近的排在后面,排列整齊清楚,以便于保管和使用。包外要有物品名稱、滅菌日期、失效期、化學指示帶、簽名。
4、負責人應每天檢查無菌包的滅菌日期及保存情況,在未污染及包布未破損情況下保存7天,紙塑包裝為6個月,過期或包裝受潮應重新滅菌。無菌包一經(jīng)打開,24小時內(nèi)有效,過期重新一次性物品管理
時間管理
1、每日清晨,術前一小時開啟層流空調。
2、每日手術前半小時,用清潔巾濕式擦拭手術間窗臺、地面、無影燈、敷料桌、托盤、輸液架、手術床及走廊地面等,每臺手術后應擦凈地面上的污液,清除線頭、紙屑等雜物。手術結束后徹底打掃手術間衛(wèi)生。每周進行徹底清掃、洗地1次;每月大掃除、洗地、打蠟1次。使用的清潔工具用不宜掉纖維的織物材料制作。
3、手術室物品用清水擦拭,包括手術床、升降鹽水架、踏腳凳、操作臺、儀器表面、壁櫥等。
4、地面:每臺手術結束后用500mg/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各濕拭拖地一次。連臺手術,前一臺手術結束后打掃并整理手術間,再接下一臺手術。
5、墻面消毒:一般污染時,用500mg/L含氯消毒液和清水擦洗處理,特殊病種污染時,用2000m/L含氯消毒液擦拭。常規(guī)每周二次室間墻面擦拭消毒。
6、無影燈每天用500mg/L含氯消毒液擦拭和清水各擦拭一次,并保持其透明度。
7、手術室專用鞋:每次使用后用500mg/L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鐘后用清水清洗干凈,晾干待用。
8、清洗器械的刷子:每次用1000mg/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,晾干后備用。
9、清潔抹布、拖把、地拖桶標識分明,按清潔區(qū)、污染區(qū)、無菌區(qū),分區(qū)使用。不同級別的手術間清掃工具不能得混用,以防交叉感染。垃圾應裝入污物袋后拿走。使用后的清潔工具要用500mg/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鐘清水洗凈晾干。特殊感染手術,手術結束后遵循消毒——清潔——再消毒原則。
監(jiān)測管理
1、手術室成立以科主任、護士長為優(yōu)先導核心的感染監(jiān)測小組,設一名感染監(jiān)控護士,全 面負責手術室感染監(jiān)控。
2、監(jiān)測人員經(jīng)專業(yè)培訓后上崗,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識,熟悉消毒設備和藥劑性能,具備熟練的檢驗技能;選擇合理的采樣時間(消毒后、使用前);遵循嚴格的無菌操作,正確采集標本。
3、手術室每月對無菌物品間進行空氣采樣, 潔凈手術室菌落數(shù)≤10cfu/m3,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鏈球菌為消毒合格;每月作手術人員的消毒洗手效果監(jiān)測一次,細菌總數(shù)≤5cfu/cm2,并未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銅綠假單孢菌為消毒合格;每月作消毒滅菌器效果監(jiān)測一次和醫(yī)療器械滅菌效果的無菌檢驗監(jiān)測一次,以未檢出任何微生物為合格。感染監(jiān)控護士負責收集、整理、分析有關監(jiān)測結果,將化驗單按時間粘貼在登記本上,將監(jiān)測結果報告護長。培養(yǎng)不合格,應積極與護長查明原因,采取有效措施,直至培養(yǎng)合格。
4、負責科室消毒隔離的培訓工作。